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图书馆 法学文献与检索 政府信息公开 法律图书馆导航 法律法学网导航
法律信息资源
法律信息服务
数字信息检索
数字技术发展
专业网站建设
澳门法律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信息研究 > 专业网站建设
专业网站建设
暂无下载资料

 加强信息化建设 打造“数字化”法院
东营法院的发展
            东营法宣 点击量:3262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我国第二大能源基地--胜利油田座落于此地。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5年3月重新组建,现有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144人,平均年龄38岁,全部达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硕士和研究生占66%,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法院。
 
    近几年来,东营中院根据上级法院的要求,吃透院情,确立了“政治建院、人才兴院、以制治院、科技强院、建设现代化审判机关”的总体目标;探索“人才+管理”的治院模式;健全了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关于质量管理(ISO9001)、环境质量管理(ISO14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OHSAS18001)“三个体系”的认证,实现了对法院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质量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加强法院科学化管理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通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员参与、突出效益。先后建成了以“三网”(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站)、“十二大硬件”(科技审判法庭、视频会议系统、审委会表决系统、数字化监控系统、庭审直播系统、证据展示系统、一卡通系统、公众广播系统、多媒体查询系统、IP电话、无线对讲系统、G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十六套软件”(法院综合信息管理软件、信访案件管理软件、执行工作管理软件、数字档案管理软件、电子公文传输软件、物资装备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数字图书软件、法警管理软件、司法案例软件、法律法规库软件、司法统计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人事管理软件、人才测评软件、人事考核软件)覆盖法院工作的信息化体系。上级法院领导,国家信息产业部负责同志,国内外法学专家实地考察后普遍评价:东营中院是现代化法院的示范。
 
    一、按照“无缝隙”的要求,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网络化管理
 
    (一)严格审判流程管理。开发了“诉讼信息管理系统”。该软件设有审判业务管理、审判信息查询统计、执行信息查询统计、下级法院执行案件管理、信访信息查询统计、审判流程设置、基础信息管理、数据交换管理、当办事务管理等9大模块118个子项。通过该系统,一是把所有的案件包括执行案件、司法委托鉴定案件全部纳入了微机排期管理,立案庭强化审限监督,对审限过半、审限差10天和即将超审限的案件,及时提醒合议庭;对超审限或因数据录入不及时微机显示超审限的,全院通报,严肃处罚。自2000年以来,全院审结的万起案件没有超审限的;符合条件延长审限的案件全部经审委会研究批准,彻底杜绝了超审限案件。二是实现了对审判活动的全程监督,院领导和审委会委员可以随时通过微机查阅本院每起案件的审理进度,加强指导;三是及时统计各类审判数据。该软件的使用,规范了审判活动,约束了法官的行为;四是通过专网与所辖基层法院网络连接,实现了对全市案件动态监控,提高了审判监督的时效性。
 
    (二)规范执行活动。根据“二五”改革纲要,经山东高院批准,东营中院被确定为全省法院执行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法院。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执行大楼。确立了全市两级法院执行队伍集中的管理的模式。按照“管案、管事、管人”与责任制、考核制、追究制相结合的改革思路,开发了执行工作管理软件。该软件与审判流程管理软件相连接,执行案件由立案庭立案后,自动转换到执行管理系统中,对执行案件实行“双轨制”管理。同时,该软件对案件的提级、指定管辖、保全、案件中止、终结、执限、强制措施、案款过付、资产处置等重点问题实施审批制或备案制,保障了执行工作的良性健康发展。全市法院连续8年案件执结率保持在95%以上,中止率低于13%,执行标的到位率80%以上,执行信访案件在全省法院是最少的单位之一。
 
    (三)强化审判监督管理。一是开发了案件评查软件。案件审结一个月内审判庭、执行局将卷宗送审监庭评查。审监庭把案件的有关内容输入微机,形成评查结果(分数),作为考量法官的依据之一。二是引进了信访案件管理软件,把初信初访、上访老户和上级要报结果重点案件等基本数据、办理情况输入微机,建立台帐,立案庭每月通报,强化了法官的质量意识,提高了裁判的公信力。一审死刑案件多年来没有被上级法院改发的;抗诉案件每年不超过10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没有对案件的处理提出议案、提案和建议。
 
    (四)提高审判法庭、审委会设施的科技含量。在2001年实现对审判法庭数字监控的基础上,对审判法庭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的科技审判法庭集计算机网络、视频技术、多媒体图像、自动控制、数据库“五位一体”,具有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庭审活动网上实时直播,庭审实况智能点播,影像资料自动归档,异地庭审远程举证、观摩,在线法律法规支持,庭审笔录同步显示等7项功能。科技审判法庭的使用,一是形成了完整的庭审音像档案,除纸质档案外,由书记员刻制光盘附卷备查;二是规范了法官的庭审活动;三是为法官的考量提供了直观的依据。更新了审判委员会会议室的设备,为每名审委会委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取消了纸质文件;研究案件和其他问题时,审委委员的发言,同步速录显示在投影屏幕上,如有偏差随时更正;安装了会议电子表决系统;开通了与审判法庭的电视监控,重大案件审委委员现场观摩,并通过网络向审判长发出指令,增强了业务指导的有效性。
 
(五)坚持审判公开。审判法庭铺设了连接电视台的光缆,重大有影响的案件进行电视直播或录播。对裁判生效的案件,除涉密和个人隐私的以外,全部通过东营中院网站发布,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按照“精细化”的要求,加强对司法政务的智能化管理
 
    (一)严格车辆管理。开发了车辆管理系统,全院的警车、公务车一律通过网上调度;车辆出入司机必须打卡,监控系统自动记录,使用情况办公室每月通报。鉴于警车特别是囚车的特殊性,为全部车辆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法院车辆调度中心通过电子地图对正在运行的车辆进行监测和自动导航,一旦发生被盗、被抢事件,及时远程切断油路、电路。东营中院已连续7年车辆行驶520余万公里无事故。
 
    (二)严格财务管理。经过争取,彻底解决了经费吃“皇粮”。引进了财务管理软件,实现了票据打印、诉讼费数据的网上接收与上报;所有费用开支实行“一本帐、三支笔”,即由分管院长、纪检组长、办公室主任会签;重大开支院长办公会研究。财务收支定期公布。经过地方财政、审计部门和上级法院检查,没有发生违反财经制度的问题。
 
    (三)加强办公、审判等场所的安全保卫。对审判楼、执行楼、办公楼、法警训练基地和法官学院等重要场所,安装了130个红外线摄像头,武器库、羁押室、档案室、机要室、财务室等重点部位,全天录像。对非法进入的,监控系统自动报警并拍照。审判法庭、执行楼增设了安检设备,查获违禁物品60余宗,确保了审判、办公场所的安全。
 
    (四)推行“无纸化”办公。中院信息中心配有小型机,每名工作人员都有自己专用的微机。开发了办公信息管理系统,办文、办会、办事均在网上运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成本。数字化档案室初步建成,对全部的档案进行扫描,实现了卷宗的电子化管理。建成了“电子图书馆”,开通了连接宽带网的“法官信息岛”,方便了法官和当事人查询。
 
三、按照“完性与定量”的要求,加强对人事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一)注重对法院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考量。开发了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页面,每天记录日志。全年组织2次述职述廉。全院和庭室民主测评胜任票达不到60%、70%的给予“黄牌警告”,两次不过关的予以免职。在政工、纪检部门的监督下,为工作人员建立了实绩、培训、廉政、奖惩、考勤、健康等9类档案。
 
    (二)健全了法院工作人员信息数据库。开发了人事信息管理软件。把干警的基本情况和图像录入微机,为使用提供客观依据。
 
    (三)完善法院工作人员的评价工作。引进了人才测评管理软件。通过人机对话,定期对干警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等进行量化测评,作为人事管理的参考依据。
 
    (四)规范人事考核工作。引进了人事考核系统。通过对领导班子及领导成员、中层干部和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内容的绩效考核,对考核对象作出综合性的评价意见,克服了考核简单化的问题。
 
    近几年来,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不仅改善了执法条件,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法院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的解放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推动了司法管理和机制的创新,整体工作明显提升。2000年东营中院在全省19个中级法院综合考核中名列第14位,2003年达到第2位,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保持第一;东营市委专门作出决定在全市开展向法院学习的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对执法部门评议,法院得满意票最多。先后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最高法院记全国法院“集体一等功”;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十佳“人民满意政法单位”等150余项荣誉称号。
 
实践深切体会到,做好法院的信息化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当前要特别注意克服只说不做的“盲区”和重建设轻应用的误区,真正使信息化建设服务于审判工作、服务于法官、服务于司法改革、服务于法治建设。
 
    第二,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发挥信息化的效益。既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又要坚持实用和量入为出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实现人与设备、软件的有机整合,争取最大效益化。
 
    第三,必须完善机制,把提高应用水平放在信息化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要全力建设“无纸化”办公这个“平台”;统一标准,集中力量开发和引进适用的软件;打破目前各级法院信息孤岛的“瓶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第四,必须把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作为关键任务来抓。要下大决心,拿硬措施,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了解法院工作,熟悉信息技术的专业化队伍。
 
【注释】
文章来源: 中国法院网
        
        
      首都法学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CAFLL)
      国家图书馆       美国法律图书馆学会(AALL)       国家检察官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       国际法律图书馆协会(IALL)       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 技术支持: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电话:010-82668266-152 传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页 | 联系我们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