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图书馆 法学文献与检索 政府信息公开 法律图书馆导航 法律法学网导航
法律信息资源
法律信息服务
数字信息检索
数字技术发展
专业网站建设
澳门法律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信息研究 > 数字技术发展
数字技术发展
暂无下载资料

 如何开发舆情监测产品?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运作模式
            罗婷 李成 点击量:2544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组建于2008年7月,该室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从以定量方式反映社情民意到出版“史上最贵的杂志”《网络舆情》(纸质杂志加网络版3800元/年,目前有约4000个用户)、再到舆情应对咨询顾问服务,它如何形成流水化产品作业、做到叫好又叫座?

    一、做产品:依托公开影响力做定向服务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作为党报、党网所属机构,背靠主流媒体,解读社情民意,推动媒体和口头两个舆论场的对话。这一市场定位,也决定了其系列产品的基本原则:严格做网络舆情,信息源全部来源于公网,不做任何网下调查,着力于舆论应对能力和技巧分析研究。

    在产品开发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走出舆情产品“一事一报”的老路子,走向“综合监测与咨询”服务路径。目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要分三个层次开展舆情监测业务:

    1.公开的舆情会商和舆论热点评析

    人民网开设重点新闻网站第一家舆情频道,围绕突发事件和公共舆论话题,邀请各方面专家,地方政府发言人,突发事件当事人等,进“舆情会商室”与网友在线交流,切磋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总结地方政府对突发事件和社会舆论的应对技巧。

    舆论热点评析的另一种方式,是按季度制作发布地方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针对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做客观理性分析,努力挖掘政府应对手法的亮点。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为总结和鼓励地方政府与网络民意的顺畅沟通和良性互动,地方舆情排行榜增设了“网络问政实践”的典型经验。2010年第一季度推出的常州环保局长“批评有奖”就是一个案例。

    2.为客户量身定做舆情监测服务,包括舆情监测平台和舆情分析报告

    人民网舆情监测平台是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搜索引擎项目技术支撑下,利用自主和合作开发的第三代搜索引擎技术,搜集全国1 万多家新闻网站、BBS和博客,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按照客户的监测项目分类,实现信息自动推送和更新。舆情分析报告是从舆论生成发酵的规律,捕捉舆论发展拐点,分析舆论发展趋势,服务用户包括省市级地方政府、中央部委、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等。

    此外,人民网舆情监测平台编辑发行了国内第一本正式刊号的《网络舆情》杂志,口号是“帮助领导干部读网”。每周两册,全年100册,市场反响热烈。杂志分为“时事版”和“研究版”,主要是追踪监测舆情和定期提供分析报告,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发展进程、背后的社情民意和现实矛盾做专题解读。

    3.从舆情应对角度,为客户提供突发事件咨询顾问服务

    通过以上途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与地方政府、中央部委机关和企业建立良好互动合作关系。客户把突发事件应对的思路和操作手法,乃至工作中的苦恼及时通报,舆情监测室工作人员则近距离观察网络舆论场动态走向,为客户做舆情参谋,包括如何进行新闻发布、如何针对网民疑虑澄清真相、如何通过网上网下联动平息事态等。

    咨询顾问服务另一个形式,是参与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组织的网络舆论和突发事件应对培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基于平时工作积累,收集和梳理各地党政部门和企业舆情应对的好理念、好方法,提供给更多人参考。为配合各地培训工作,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已积累了2008年以来突发公共事件案例近百件。

    二、夯基础:搜索技术是舆情监测产业化基础

    网络舆情纷繁复杂,如何判断哪是主流民意?如何保证地方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排行和分析报告科学有据?如何将系列产品打造成流水化作业而不是作坊式的人工分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认为,搜索引擎技术是舆情监测基础。目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理论体系、作业流程和应用技术:

    1.以人民网舆情监测平台、中文报刊监测系统为依托对舆情进行定量分析。

    人民网中文报刊监测系统可对传统媒体网络版(中央级媒体14家,地方级媒体33家,境外媒体4家,市场化媒体39家)进行定向抓取和全文数据检索,每日数次更新报纸文章,查看头条、评论。而其舆情监测技术可对传统媒体网络版、新闻网站、论坛、个人博客进行24小时监控,形成以日为周期的监测数据报告。

    在此基础上,网络舆情抓取分析软件可以进行当日关键词统计、关键词累计统计、定向统计(包括媒体关注度、媒体转载率、用户关注度、地域统计、论坛帖子、博客文章统计)。此举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让舆情监测用数据说话,更加科学可信。

    2.综合利用其他搜索引擎弥补不足。

    因为现有的搜索还不算强大,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还需社会化搜索引擎进行补充搜索。如利用百度定点搜索新闻;利用Google 阅读定制和搜索外媒消息;利用奇虎等引擎搜索论坛和博客;门户网站新闻排行、社区热帖推荐与排行选取关注度高的热点。

    3. 网络社区和语义分析靠人工,亦是搜索引擎突破重点。

    目前搜索引擎擅长抓取网络新闻,但是网络社区、微博、BBS跟帖、QQ群等比较难抓,这也是人民搜索引擎要启动的事情。其次的难点是网友的跟帖语义分析难度较大,现在主要靠人工,还需依赖搜索引擎技术突破。较理想的状态是:高智能搜索引擎应该能识别赞成的有哪些,否定的有哪些,并由计算机自动识别、聚类、统计。

    三、定机制:保证舆情产品鲜活有特色:

    1.关注高聚焦敏感话题、原生态反映网络舆论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产品的一个原则是严格做网络舆情,信息源全部源于公网,不做任何网下调查。选题标准为:敏感话题和事件,一般为各大媒体和网站首页、置顶帖、专题等,关注度高、点击多、回复多、人气高的新闻或帖文;时效性强,以最新事态发展为由头的新帖;观点独特、深刻、倾向性鲜明的言论等。分析某一舆情热点前,对其进行类型界定,如公共管理、经济民生、社会思潮等。

    以《网络舆情》杂志为例,其时事版包括时事聚焦、一周舆情综述、一周微博、一周新闻跟帖、一周外媒、一周图片内参,以及热点人物、博客标签、BBS帖文、网站时评、搜索引擎热门词等系列排行榜等,均为原生态反映网络热点。“网言网语”“短信无忌”这两个收录讽喻时弊的辛辣小言论的特色栏目颇受欢迎。

    2.借助外脑做智囊

    除了自己的舆情分析师外,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通过舆情频道聚集了一批一流研究社会问题的专家学者。当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由专家把脉,分析。其指标排行榜体系,也用了一年多时间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

    3.密切与地方、中央政府的沟通,强调产品针对性。

    通过与客户沟通及各种培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与处在舆情应对一线的党政部门和企业有密切联系,使得工作针对性比较强,也是舆情监测区别于学院派的一个特色。

    4.与各大网站社区建立广泛联系。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工作人员除长期跟踪网络外,还与各大网站社区建立广泛联系。如各大网站社区管理员、版主、意见领袖等,以便随时跟踪网络舆情。

    五、发展方向:加大研究力度在薄弱环节发力

    面对舆情研究特别是网络舆情监测的巨大市场需求,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介绍,服务对象方面除传统的政府业务之外,还打算开发企业舆情应对服务。同时在现有的产品体系和业务构架基础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打算加强系统性舆情研究,加大研究力度,在薄弱环节发力。

    1.产品一:舆论压力指数。

    如果将现有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比喻成“百花奖”,正在打造的“舆论压力指数”则被祝华新称之为“金鸡奖”。据其介绍,“舆论压力指数”打算将主流媒体和主流学者在网络上的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与网上偏右翼或左翼意见领袖的声音进行对比,如果体制内的声音公信力不够,传播力很小,而体制外激进声音越来越大,那么社会舆论压力指数就越来越高,社会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越高。舆论压力指数将以指示舆论处于红灯区还是黄灯区的形式警示。

    2.产品二:网络人文地图。

    这个被称为“网络社区的人口普查”,旨在摸索调研具有社会公共事件探讨意义的网络平台,比如有哪些BBS?这些BBS背后是什么人群?他们对哪些突发事件发言?目前人民网舆情监测平台已选择全国和地区性网络论坛几十家,选择400多家意见领袖的博客,300多家意见领袖的微博客进行定期跟踪。

    3.继续强化案例库建设。

    案例研究主要是以个案研究总结舆情发酵过程,用数据、K线图等来表示舆情发展进程,并总结政府应对得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已整理积累了2008年以来突发公共事件案例近百件。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充分发掘案例库价值,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将进一步加大案例库建设力度,在既有案例研究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案例的数量和类别,通过定量、定性多种形式,提高案例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可读性。

    祝华新认为,网络舆情监测在理论建构、基础技术开发和服务政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这既是舆情监测业界应当普遍重视的,亦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下一步的着力点:

    首先,网络舆情研究理论框架有待完善。如何客观科学地把握网络舆论生成、发酵和消解、转移的规律,细分网民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利益诉求?如何看待网络舆论、社会舆论和真实民意的异同?如何理解网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如何完善网络民意表达和政府回应、制度修复机制?这需要建立一系列理论分析框架来解答。

    其次,搜索引擎技术要有新突破。目前,针对网站新闻页面的抓取和聚类呈现技术比较成熟,但针对网络社区,如BBS、博客、特别是微博客、QQ群、新闻跟帖、网络视频音频文件的抓取和语义倾向性分析,还是一个难点。而网络舆情正是生长在传统搜索引擎技术的盲区,以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的形态出现。人民日报社即将注册成立的“人民搜索”网络公司将大力发展搜索引擎,加大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力度。

    第三,要以建设性的心态研究网络舆情。研究网络舆情,贵在建设性和理性,帮助党和政府寻找化解现实矛盾、缓和民众不满的途径和办法,同时发掘各地处置突发事件和舆论热点的成功做法和思路,要“补台”而不是拆台。

        
        
      首都法学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CAFLL)
      国家图书馆       美国法律图书馆学会(AALL)       国家检察官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       国际法律图书馆协会(IALL)       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 技术支持: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电话:010-82668266-152 传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页 | 联系我们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