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图书馆 法学文献与检索 政府信息公开 法律图书馆导航 法律法学网导航
馆藏特色研究
法律图书馆业务
法律图书馆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外法律图书馆 > 法律图书馆研究
法律图书馆研究
暂无下载资料

 移动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苏建华 点击量:4189
【摘要】
移动图书馆是一种环境,是泛在环境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移动图书馆环境的到来使得图书馆的用户需求、业务流程和技术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高校图书馆应顺应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通过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改变系统架构、加强资源建设、重组部门结构来提升移动服务的水平。
【关键字】
移动阅读;手机阅读;高校图书馆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under the Mobile Reading Environment
【英文摘要】
The Mobile library is a kind of environment in this article,which is an important expression of ubiquitous environment. Mobile library environment makes the library users' demand, business process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 changed.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conform to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digital library, through the further innovation of service concept, changing the system framework,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recombining sector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mobile service level.
【英文关键字】
Mobile reading; Mobile Phone Reading; University Library
    

    以手机阅读为主要代表的移动阅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学习方式。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如何尽快适应这种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新变化,积极探索移动阅读环境下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已成为国内外图书馆近几年关注的热点。

    1 移动阅读的研究与实践概述

    移动阅读是指基于手持终端的口袋化、移动化、个人化的电子阅读行为。根据手持终端的不同,移动阅读目前主要分为手机阅读和电子书终端阅读两种类型,前者适用于利用零星时间的浅度阅读,而后者则更适用于深度阅读。此外,也有以诸如上网本、平板电脑等彩屏阅读器作为高端的移动阅读终端形态。移动阅读具有阅读工具的便携性和可移动性、阅读内容的可检索性和及时获取性、阅读行为的持久性和连续性、阅读效果的低碳性和绿色性、阅读影响的广泛性和社会性等特征[1]。

    近年来移动阅读在欧美等国图书馆界受到关注,研究侧重技术实现、指标评测及辅助学习等方面,如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于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进行了涉及4万多名大学生的电子阅读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仅将电子书作为传统纸质教科书的一种补充;而Princeton大学(2009年)进行的实验项目发现,传统的教科书已逐渐被数字版本代替[2]。国内专门研究移动阅读的文献还不是很多,侧重理论问题的探讨,且大部分是阐述移动阅读技术以及移动阅读的发展状况等。高春玲通过调查发现,美国排名靠前的20所大学图书馆有19所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排名靠前的20座城市公共图书馆有18座城市已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国内排名靠前的20所大学图书馆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7所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排名靠前的20所公共图书馆中有深圳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9座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调查还发现,书目信息查询是移动图书馆最常用的服务功能,音频资料、电子书以及视频资料是读者使用移动图书馆阅读的主要内容[3]。

    2 移动阅读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挑战

    现代高新技术为图书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从开放存取运动到信息共享空间再到移动阅读,均给图书馆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契机和挑战,尤其是移动阅读环境下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和移动无线移动网络的深入普及促进了移动阅读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图书馆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2.1用户需求的变化

    与纸质阅读相比,移动阅读更多地表现为快餐式阅读,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特征明显,正是这些变化对于传统大学图书馆主要基于馆舍空间提供的服务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业务重心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移动阅读环境下,用户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不仅支持PC,还应支持手机、平板电脑、各种电子书阅读器,支持不同终端上的不同系统平台的服务。内容方面希望阅读到包括题录、文摘,全文、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各样的信息,而且访问速度还要快捷方便。另外交互性方面不仅支持人机交互,人人交互,还支持设备与设备、应用与应用之间的交互[4],所以高校图书馆要想在移动环境下有所作为,必须首先摸清用户要求,利用移动技术为用户营造全新的图书馆利用环境,充分满足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获取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2.2业务流程的变化

    传统大学图书馆业务流程一般按“文献流”进行设计,即按文献加工过程分为采访、编目、典藏、流通、咨询和技术保障等环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资源构成和手工操作逐步弱化,而编目业务外包、RFID技术的采用等使传统纸型文献业务花费的人力物力逐步减少,代之以直接面向用户的数字化知识服务业务量大增。在移动阅读环境下,用户希望能够享受到集成式、一站式、个性化服务,随时随地阅读文献,这就要求图书馆的业务流程按照“即需即所得的智能化数字服务”的“服务流”进行设计。业务流程的变化使得图书馆还面临着资源问题:即图书馆必须思考馆藏那些资源可以提供给用户移动终端访问。国外很多图书馆就有移动馆藏、移动导览、移动流通服务[5],用户通过相应的移动终端可以直接浏览使用图书馆馆藏的资源,而目前国内移动图书馆提供的资源主要以各种信息为主,因此图书馆要想在移动环境下取得主动,必须提供用户所需的并且通过移动设备就能获取的资源。

    2.3技术环境的变化

    目前市场上移动终端产品品种多样、类型繁多,单就手机而言不同型号的手机就拥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因此如何使不同的操作系统都能访问移动图书馆资源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另外随着3G市场的增长,各种移动终端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如隐私信息被盗、窃听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移动图书馆必须保证信息安全。还有移动终端上网信息中包含了用户的真实身份,隐私问题也成为移动图书馆发展中要考虑的问题,因此移动图书馆环境下如何加强对移动终端设备病毒的安全检测和用户隐私数据的保密措施是另一个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移动阅读环境下图书馆提供给读者应是经过组织和整合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能在各个终端设备之间共享和流通,所以移动图书馆还面临着版权、标准、运营成本等问题:即如何采用新的标准解决好各个数据库的版权问题,低成本向用户提供移动阅读服务也是图书馆面临的重要挑战。

    3 移动阅读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发展机遇

    移动阅读的出现,不仅会给整个出版模式带来彻底的影响,更是给文献情报机构带来了发展契机。作为未来读者的主要阅读模式, 移动阅读的到来必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建设机制和功能定位。

    3.1推动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移动阅读不止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的背后是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近年来,国内一些数字图书馆纷纷推出移动阅读项目,但这些项目都不是很完善,不能有效发挥移动阅读的优势。数字图书馆服务的理想目标就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无缝式一站式服务。而随着3G移动通讯技术时代的到来,高速无线网的快速发展,实现这一目标逐渐变为现实。移动图书馆环境的到来正是顺应着当今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将图书馆的服务搬上移动空间,使读者及任何用户可以在任意地点随时获取图书馆的一切信息资源。移动图书馆时代的到来,将打破数字图书馆假定用户访问利用信息资源时处于禁止状态的局限,为用户营造了全新的图书馆利用环境。

    3.2 推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变迁

    移动互联时代用户所使用的手持移动设备多数情况下都是单人单用,这对于更加准确地了解某个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习惯,为提供更加细致、个性化的服务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为了更好地扎住移动阅读环境带来的机遇,国内外主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商纷纷推出了移动相关系统应用平台,如国外Innovative Interfaces/Millennium推出的AirPAC、Polaris推出Mobile PAC、Sirsi推出BookMyne、Librarything推出Library Any-where、Axiell推出DDElibra MoBiblo和DDElibra Mobil专业版、Ex libris新版Primo系统(提供手机支持)等,国内汇文推出的手机图书馆包括短信和OPAC查询功能,图创公司的interlib和北创公司的Melinets推出的短信系统和移动图书馆系统,这些着力解决的是移动设备对馆藏、用户个人信息(含借阅历史、欠款罚款)的查询和图书预约续借[6]。借助这些系统图书馆可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可提供移动设备随时查看的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指南的音视频资源,可发展移动馆藏用于提供用户阅读和收听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可建立图书馆移动资源网站,提供互联网搜索、数据库查询服务,可利用移动设备的拍照功能和相应图片处理工具实现对资源二维码、索书号等的识别,当然用户也可通过手机的照相功能、书写功能等更加方便地创建、评价和共享相关资源。另外,诸如智能手机的移动设备都可安装客户端软件,这也为图书馆将服务嵌入到用户移动设备桌面提供了可能。

    3.3 推动图书馆移动馆藏的发展

    移动馆藏是指图书馆专门为移动用户提供的数字媒体资源,用户通过移动设备下载,并依据规定阅读、浏览和使用。当前,图书馆移动馆藏分为购买和自建两类,前者如国内的CNKI数据库、龙源期刊网推出的支持数据库查询的手机版,自建移动馆藏目前数量比较少,主要是基于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而成,涉及资源类型主要是图片、照片、古籍、音视频资源。如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图书馆WolfWalk数据库为移动设备用户提供1000多幅历史照片浏览[6],国家图书馆可为读者提供20余种报纸和1000余种图书资源的移动阅读服务[7],因此图书馆界要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有可为,必须加强资源尤其是高质量的移动资源的建设。

    3.4改变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角色

    传统大学图书馆业务流程一般按“文献流”进行设置,即按文献加工过程分为采访、编目、典藏、流通、咨询和技术保障等环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资源构成和手工操作逐步弱化,而编目业务外包、RFID技术的采用等使传统纸型文献业务花费的人力物力逐步减少,代之以直接面向用户的数字化知识服务业务量大增,2012年Library Journal关于“移动图书馆图(Mobile Libraries)”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不仅有更多图书馆提供了移动阅读服务,而且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也有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如QR码的应用,各种电子书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的外借,电子书内容全文阅读下载,以及与SNS、微博等移动社会媒体的互动等[8]。这就要求馆员需要具备更全面的知识结构,更加了解用户阅读需求,据此制定更具个性化特点的移动服务策略;善于利用最新软件管理馆藏资源,进行资源挖掘和推荐;了解掌握相关移动阅读技术,进行基础的服务方案研发或改进等。

    4 移动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移动阅读环境已经成为图书馆所处信息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阅读的发展让图书馆的服务摆脱了的馆舍的局限,大大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与服务方式,同时用户对于图书馆服务的便捷性、及时性、个性化的要求更加突出,适应其特点,图书馆在与之关联的服务定位、内容、形式、手段上都要重新思考和设计。

    4.1 创新服务理念

    在移动阅读环境下,阮冈纳赞的“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依然适用,只不过在新的技术环境下,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故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

    移动阅读环境下,用户希望图书馆馆员能够提供契合移动需求的高水平数字化服务,馆员的作用也将从强调管理馆藏转变为更加强调指导用户充分利用馆藏。因此图书馆在移动环境下要更加重视提供一系列基于移动阅读的服务和善于使用各种最新工具提供服务。图书馆首先要增加适应移动阅读的资源品种,如多媒体视频类教学资源、休闲类数字资源、教师的课件讲义、学生的学习笔记等,满足用户进行随意性或碎片化阅读的需要;同时善于利用新技术提高已有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增值服务。馆员应利用数字化手段对用户使用移动阅读服务提供指导,把体现图书馆增值能力的知识服务嵌入到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去。

    4.2 提高系统的开放性

    过去的数年间,移动服务的应用架构经历了基于B/S结构的WAP网站向基于C/S的各种客户端应用的发展历程。随着HTML5、CSS3等移动Web标准的推出、应用和成熟,以及移动终端浏览器能力、带宽和网络可靠性的提升,Web技术在桌面系统上的长处将逐渐在移动设备上显现出来。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服务,可以打破目前仅在客户端应用上实现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局面,为此图书馆必须针对自身特点,采取合适的资源格式策略,例如某些新建的数字图书馆可以直接采用国际标准,一些已有一定资源基础的数字图书馆则可以采用格式兼容或提供替代格式等途径与国际标准接轨。此外移动阅读终端种类繁多,除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外,其他设备如MP3、MP4、掌上游戏机、PDA、MID、上网本、GPS、电子相册、手持电视等都可以支持某种程度的移动阅读;阅读器也是五花八门:国外著名的阅读器有亚马逊的Kindle、索尼阅读器、巴诺书店的Nook等,国内知名品牌包括汉王电纸书、盛大Bambook、易博士、纽曼e读、易万卷等;移动操作系统也存在类型多样化的特点,如安卓(Andoid)、Symbian、Windows Mobile、iOS、Linux等,这些操作系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谁也无法成为如桌面Windows系统的主流操作系统。因此,提高对不同设备、不同平台的兼容力,在Web上集成互联网资源,方便持有不同设备的用户利用,打破目前仅在客户端应用上实现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局面是移动图书馆服务必须解决的问题[9]。

    4.3 加强资源建设

    据ABI对中国移动阅读的研究,阻碍中国移动阅读发展的三大障碍是:数字内容缺乏、较低的民众文化素质与设备成本。国内缺乏象亚马逊、巴诺书店等实力雄厚的内容供应商,盛大、汉王、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天翼)建立的内容平台多以娱乐性内容为主,学术资源匮乏。由于出版社有顾虑,大部分原创资源没有进入数字领域,一些内容平台如云中书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天翼)手机阅读基地等也没有向图书馆开放[10]。为了提高资源量,国内资源商如方正、超星等采取了扫描建库的方式,虽然通过OCR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档的向量化,但由于识别率问题,这些文档可以支持全文检索,但却无法建成EPUB文档。高校图书馆要开展移动阅读服务,可以首先考虑和资源提供商合作,让他们向图书馆提供丰富的融合“资源+服务”的产品。

    4.4 重组图书馆部门结构

    随着移动阅读的开展,新的功能和业务链涌现出来,高校图书馆的结构设置和业务流程随之也需要进行转型。要实现移动阅读“即需即所得的智能化数字服务”,图书馆首先必须在组织设计层面按照“服务流”进行结构重组,改变传统的职能型、科层制的设置方式,创建更加扁平化、敏捷性、网络式、流程型的新型组织结构,将整个图书馆业务分为资源建设、技术支持、用户服务、管理模式四大方面[11],以满足移动用户的需求为目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在这几个方面拓展新的业务内涵或增加业务链,进行业务流程的再思考和再设计,加强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如中国电信推出的“翼机通”,其中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与图书管理系统结合,具有图书证功能,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借阅图书,享受图书馆的短信通知、图书预约、续借等各项服务。图书馆可充分扮演好内容提供者和便利服务的实施者的角色,打造“移动技术+移动设备+图书馆资源”核心服务链条。

    以手机阅读为主要代表的移动阅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新的学习方式。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应尽快适应这种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新变化,积极探索移动阅读环境下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借助HTML5和CSS3等新的移动Web标准规范,在模式、内容、服务、应用架构方面有所改变和创新,真正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移动终端载体都能阅读图书馆的任何内容。

【参考文献】
[1]郭晶等。 移动阅读环境下的IC2创新服务模式[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11):9-14.
[2]叶凤云。移动阅读国内外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142-145.
[3]高春玲。 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PK[J]图书情报工作,2011,(9):63-66.
[4]夏翠娟,张燕。 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新契机:HTML5和CSS3[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5):16-25.
[5]赵乃瑄,周静珍。移动阅读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转型、创新和合作[J]图书情报工作,2012,(9):48-41.
[6]方胜华,李书宁。走向移动互联时代的图书馆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1,(23):72-76.
[7]叶爱芳。移动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图书与情报,2011,(4):69-71,93.
[8]同[5]。
[9]同[4]。
[10]付跃安,黄晓斌。 OverDrive图书馆移动阅读解决方案及其特点[J]图书馆杂志,2012,(2):64-68.
[11]同[5]。
        
        
      首都法学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CAFLL)
      国家图书馆       美国法律图书馆学会(AALL)       国家检察官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       国际法律图书馆协会(IALL)       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 技术支持: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电话:010-82668266-152 传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页 | 联系我们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