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图书馆 法学文献与检索 政府信息公开 法律图书馆导航 法律法学网导航
馆藏特色研究
法律图书馆业务
法律图书馆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外法律图书馆 > 馆藏特色研究
馆藏特色研究
暂无下载资料

 华东政法大学中外法律文献中心
            余东明 点击量:5140
法制日报社
    

  冬日的华东政法大学格外宁静,落日余晖下,一幢红色小楼愈发彰显出古朴典雅的气质,这便是“华政红楼”图书馆。华政红楼为原圣约翰大学图书馆,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近日,华东政法大学中外法律文献中心在这里成立,给这幢古楼注入了新的生命。据悉,今后此处将建成亚太地区最大的法律文献中心之一。《法制日报》记者借此机会走进红楼,捕捉这里独有的文化气息。

  文献资料一站式获取

  红楼内,一名学生正在使用网上图书查询平台。“你看,只要输入你想查询的关键词,与此相关的中外法律文献就会被自动检索,省时省力。”他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在以往的文献查询系统中,用户需要经过繁琐的数据筛选才能找到有用的信息,为了提高用户使用数据的准确率,文献中心打造了法律文献资源的统一发现平台。该平台通过整合各数据库中的元数据,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查询服务,实现基于全部数据的一站式信息获取。

  此外,文献中心还从国外引进法学学科资源的知识共享平台:Lib Guides.Lib Guides系统能以定制的方式组织和管理法律信息资源,创建法律资源导引,常见的导引有学科导引、课程导引、研究导引、信息门户等。系统能集中展示经过编辑处理的规范化信息,形成法学子学科或重大研究问题的资源集中引导。

  考虑到用户在使用文献中心各资源库时可能遇到一些困难,中心主动提供新型微视频教学模式--云中课堂。文献中心主任贺小勇说:“我们围绕用户在数据库利用、文献检索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制作系列主题课件,为用户提出解决方案。”

  “线上资源的建设,不仅希望能为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还希望能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法律的窗口。”贺小勇说。

  珍贵文献享多重保障

  在文献中心一楼的特藏书库,一排排木质书架上摆满了泛黄的文献资料。工作人员马梦姣正在对书籍进行分类整理:“我平常负责文献的编目和维护以及部分民国图书的加工。”站在高大的书架前面,马梦姣显得更加娇小。

  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有多本名为《万有文库》的书籍放在书架的显眼位置。“《万有文库》是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的大型现代丛书,共四千册,有一千七百多种,但现在已经是孤本了。”马梦姣告诉记者。据悉,在文献中心,像《万有文库》这样的清末民初时期的孤本资料有五千册左右。

  为了对珍贵书籍进行保护,文献中心修葺了书架、地板和窗户等。工作人员还委托上海民国书籍修复小组对部分易损文献进行修复,并为文献定制具有防潮防虫功能的纸质外壳。此外,文献中心还购买了一万七千余册民国时期社会类书籍的影印本,为书籍内容更添了一份安全保障。

  记者了解到,文献中心还从众多民国时期的文献书籍中选出八百多本编成《红楼书影》。“我们的文献都是通过购买私人珍藏或是从旧书店淘来的,得来不易。《红楼书影》相当于工具书,内含文献简介、收藏信息等,方便读者直接了解书籍详细信息,有的放矢,减少对文献本身的翻阅,这也是对文献的一种保护。”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常永平说。

  创全方位服务模式

  “传统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于校内,而文献中心则是致力于为整个社会服务。”常永平说。

  文献中心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上海自贸区、科创中心等对法律文献资源的需求,积极协同上海及其他地区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如上海政法学院、海关学院、国家图书馆、西南政法大学等,通过合作,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以此为出发点,就要求中心的服务对象不能仅仅针对校内,而是应该敞开胸襟、拥抱社会。

  针对合作院校,以协作共建为目的,文献中心会向中外合作院校的师生分享华政的法学资源,并通过网页、微信、移动APP等手段推送学科文献的二次开发、学科指南等内容。同时,中心还开发了一站式发现系统,提供一站式服务,只要在文库中输入文章的标题,就会显示出文章在哪些数据库中,并自动提供文章链接,用户直接点击就可查阅。

  文献中心还服务于政府立法机构,主要为市、区、县各级人大立法部门和各级政府行政职能部门提供信息查询帮助。通过网页和邮件形式发挥智库功能,文献中心提供网络问答、法律文献传递、代检代查、立法决策、中外文献支持、文献综述等服务。此外,国家司法机关也是中心的重点服务对象,主要通过网页和邮件形式,提供专家学者意见、外国法查明等服务,同时也可从法院、检察院等机构接收反馈信息,促进中心提升服务水平。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林燕萍憧憬道:“我们希望中心既能为上服务,也能向下服务;既能对内服务,也能向外服务,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服务模式,让整个社会都能从中受益。在下一步的计划中,中心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让中心服务更加完善。”

        
        
      首都法学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CAFLL)
      国家图书馆       美国法律图书馆学会(AALL)       国家检察官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       国际法律图书馆协会(IALL)       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 技术支持: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电话:010-82668266-152 传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页 | 联系我们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