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图书馆 法学文献与检索 政府信息公开 法律图书馆导航 法律法学网导航
法律信息资源
法律信息服务
数字信息检索
数字技术发展
专业网站建设
澳门法律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信息研究 > 法律信息资源
法律信息资源
暂无下载资料

 建设中国检察文献中心、助推人民检察事业传承发展(讲话稿)
            曹建明 点击量:6030
最高人民检察院总检察长
    

    2015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个专门致力于检察文献收集、整理和研究的机构--中国检察文献中心,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正式挂牌成立了。这不仅是国家检察官学院建设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民检察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喜事。建设中国检察文献中心,是经高检院党组批准的国家检察官学院“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自2011年以来,在高检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国家检察官学院克服各种困难,争取多方支持,收集整理了国内外大量宝贵的近现代检察文献资料,初步建成了集检察类图书、期刊等纸质资源和数据库、公众网络平台等电子资源为一体的信息资源中心。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检察文献中心基础建设,充分发挥文献中心功能作用,是全国检察机关的共同责任。

    一、建设中国检察文献中心事关人民检察事业的传承,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完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和总结运用历史作了许多重要论述。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014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检察文献是检察历史和检察传统文化的积淀,特别是有关人民检察制度的图书、期刊、图片、音视频等,详实记录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检察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生动反映了一代又一代检察人艰辛探索的奋斗历程,既是传承检察历史、弘扬检察传统的重要载体,又是了解我国包括域外检察工作发展经验、探寻检察制度基本原理和法律监督运行机理的宝库。今天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历史中找到渊源和症结,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治理今日之中国需要深入了解历史。同样,做好今天的检察工作,也需要我们对检察历史有深入了解,需要对人类社会关于检察制度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高检院党组决定建设中国检察文献中心,就是要全面系统收集整理和研究丰富详实的检察文献,从中更清晰地把握检察制度尤其人民检察制度的发展脉络,提高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规律性认识,为深入开展检察理论与实务研究、助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各级检察机关和高检院各部门要从传承人民检察事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检察文献中心的重大意义,共同参与检察文献收集、整理和研究等工作,共同把中国检察文献中心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

    二、充分发挥中国检察文献中心的资源优势,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检察文献中心已初具规模,收藏检察图书7000余种、检察期刊120余种、检察志300余种、检察年鉴20余种,还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检察系统内部资料,为研究和利用检察文献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要紧紧围绕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大局,以服务领导决策为目标,着力在用足、用好、用活收藏的检察文献上下功夫。一要立足专业特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研究。检察理论研究是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先导。理论研究离不开大量的文献资料。检察文献中心的成立为更好地开展检察理论研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要借助这个平台,加强检察理论和检察史的研究,多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建成全国最有影响的检察理论研究基地和专业化的检察智库。检察文献中心既要面向全体检察理论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查询、检索服务,又要加强内外沟通交流,加强与法学界的学术合作,凝聚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文献编纂和研究工作,共同进行资源专题化开发利用,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检察理论研究成果。二要突出智力支持,充分发挥检察文献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改革的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越来越重,深化司法改革和检察改革的要求越来越高。检察文献中心收集的大量检察文献,对于研究和破解这些难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紧紧围绕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影响检察改革的制度性障碍等,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以史鉴今,努力从检察文献中把准脉搏、厘清头绪和思路,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司法工作及检察工作规律的认识,为加强检察实务工作、深化检察改革提供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持。三要充分运用文献资源,推动检察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发展。做好新形势下的检察工作,关键要靠一支素质能力过硬的检察队伍。检察文献中心不仅能为检察人员开展学习和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更为重要的是,借助大量有价值的检察文献资料,能够极大丰富检察教育培训内容,有效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要加强服务推介,鼓励和引导检察人员积极利用检察文献中心这一平台开展学习研究,不断丰富历史知识,开拓眼界和胸襟,在学习中增长智慧、提高能力、成长成才。要将既有的人才资源和文献资源结合起来,特别是要运用文献中丰富的案例和史实,完善检察培训课程体系,创新检察教学模式,善于运用比较法,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努力建设中国最全、亚洲著名、世界有影响的检察文献中心

    检察文献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要树立长期建设意识,既坚持高点定位、面向长远,更注重夯实基础,不断提高检察文献中心建设水平,扩大检察文献中心空间容量,争取经过若干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真正把检察文献中心建成检察特色突出、文献资源齐全、信息功能强大、硬件设施完备、内部环境优美、亚洲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检察文献中心。

    一要继续构建科学的可持续的检察文献收集机制,不断提高馆藏资源系统化水平。文献收集是文献中心的核心任务,是一项需要不断积累、更新和完善的百年大计,需要图书文献工作者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辛勤付出,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关注和支持。要加强与法学界、史学界及其他政法机关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外境外检察机关的交流合作,注重利用全系统的资源力量,建立持续的资料更新收集机制,进一步拓宽文献收集渠道。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既适当扩大收集范围,特别是加强对“历史的、内部的、境外的”三类检察文献的收集,增加各类内部检察文献的副本量,确保检察文献的完整性;又精心筛选、去粗取精,提升馆藏文献资源的收藏和应用价值。要坚持专业性和广泛性相结合,既突出检察特色,又着力建设大法学的文献研究中心,最大限度满足检察实务和检察理论研究工作需要。要增强世界眼光和开放思维,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充分利用出访、国际会议、外事会谈等渠道,做好世界各国重要检察文献的收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二要加快检察文献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文献资源共享。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借助互联网和信息化建设成果,依托电子检务工程,加快建设检察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更新扩充自有特色数据库,完善外购数据库,实现集检察类图书、期刊、内部资料等纸质资源和数据库、公众网络平台和检察内网等电子资源为一体的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检察文献资源的共享。要推进基层检察院电子图书馆建设,为广大检察人员和法学教育研究人员提供方便、快捷、完善的文献资源和信息咨询服务。

    三要重视培养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文献管理科学化水平。检察文献的收集、管理与运用不是孤立的,不仅涉及检察理论、检察史、法制史等,也涉及图书馆学、档案学、文献学、目录学等多方面。要加强对检察文献研究对象的探讨,善于对众多的、分散的检察文献科学分类、梳理和编纂,最大限度发挥文献的价值。要培养引进一批既精通检察业务又善于文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紧密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文献收集和研究工作,加强对检察文献资源的专题开发和深度开发。要树立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与其他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档案馆的交流合作,善于通过各类图书资料和档案特别是司法图书资料和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和利用等重要环节,不断增强和扩大中国检察文献中心的实力和影响力。原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6(1)

        
        
      首都法学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CAFLL)
      国家图书馆       美国法律图书馆学会(AALL)       国家检察官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       国际法律图书馆协会(IALL)       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 技术支持: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电话:010-82668266-152 传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页 | 联系我们
go